为什么维吾尔族这个名称并不是一个历史概念?

  • A+
所属分类:放心历史

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,今天巴里坤和哈密一带,为什么有大量的哈萨克族,巴里坤甚至被称作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。

 

看过我们前面故事的人都应该知道,哈萨克人最初是生活在哈萨克大草原上的。在清代中期以前,占今天哈萨克斯坦面积15%左右的地方,是属于中国领土的。

 

而哈萨克人作为游牧民族,居无定所,逐水草而生,所以他们经常会穿越大清和哈萨克之间的边境,在整个草原上来回奔波,最远甚至能到达伊犁和塔尔巴哈台一带进行游牧,是清政府的属民。

 

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,当时哈萨克人在新疆游牧的地方,距离今天的巴里坤和哈密,都有上千公里的距离,一直到一八六四年以前,他们从来都没有到过巴里坤和哈密一带,那后来巴里坤又怎么变成了哈萨克自治县呢?

 

不仅仅哈萨克人在1864年之前,从来没有来到过巴里坤,更重要的一点是,从清朝初年开始,巴里坤和哈密一直是维吾尔族人聚集的地方,占人口的绝大多数,但是为什么到了现在,这里维吾尔人的数量,却下降到了总人口数的17%左右?

 

这一切的变化,其实都和我们的故事有关,正是由于新疆穆斯林大叛乱,这场腥风血雨的战争,让新疆的很多地方,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而这些变化,反过来也证明了,发生在1864年的穆斯林大叛乱,到底是一场多么可怕的惨剧。

 

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

 

前面我们讲到,1866年6月,哈密郡王伯锡尔,派手下的伯克夏斯林,前去巴里坤邀请清军,一同收复哈密,并答应为巴里坤提供军需,那么他的这一番话,到底是真是假呢?

 

说到这里,我们先要谈谈哈密王的家族,以及他们是怎么变成哈密王的。

 

最初的时候,有一个维吾尔部落生活在哈密一带,不过这话刚写完,我就发现它有点不对,就像在历史上没有回族一样,历史上也没有维吾尔人,这些都是被后来人创造出来的概念。

 

因为当时的维吾尔人,从来不把自己称作维吾尔人,估计你要这么叫他们,多半会挨板砖。在清代,没有一个新疆人知道维吾尔人是什么意思,如果你要问他们是什么人,他们只会这样回答你,他们是信教的人。

 

如果你要再问他们到底是什么人?他们可能会回答你,我是那个地方的人,比如库车的,喀什的,还是哈密的。

 

如果你非要问他们,如果不用信仰和出生地来称呼他们,还有没有其他的称呼方式?他们可能要想半天,然后会抠抠脑袋的对你说,好像朝廷管我们叫“缠回”。

 

至于维吾尔这个称呼,其实是欧洲人发明的,他们把居住在新疆各地绿洲里的人,最先称为维吾尔人的。

 

特别是英国人沙柳,俄国人库罗帕特金,他们在对新疆进行考察的时候,认为哈密吐鲁番一代的居民,是回鹘人的后裔,就称呼他们为Uyghur,这个词这音译就是维吾尔,这个称呼,后来被接受了欧洲教育的新疆人,带回了新疆,然后得以传播。

 

维吾尔这个词的原意,是“团结”“结盟”的意思,所以它即被后来受了土耳其泛突厥主义势力的唆使和煽动,多次在新疆发动分裂运动的极端分子所利用,特别是在1933年,新疆分裂分子建立东突厥斯坦国时,用它来作为蛊惑人心的口号。

 

同样也因为维吾尔这个词是“团结”的意思,所以也被当时的中央政府,用做呼吁各民族团结,对抗“东突厥人”这个称呼的武器,也被积极推广。

因此在1934年的时候,双方虽然理解不同,但都认可了维吾尔这个新的称呼,于是民国政府正式宣布,新疆以前被称为缠回的人,现在统称为维吾尔人,从此才有了维吾尔族人这一说。
 

所以维吾尔族实际上是新疆很多个民族的混合体,是一个是一个因为政治原因,被凭空制造出来的名称,在历史上是没有这个概念的。

 

我这本书其实早在2018年的时候就发表过的,随后在2019年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《新疆问题的白皮书》,其中很多关于新疆问题的论述,都和本书高度契合。

 

这让我觉得很欣慰,因为在此之前,虽然很多历史学者也心知肚明,但只有我敢第一个公开发表了这些看法,而且很显然,收到了正面的效果,随后的国务院《新疆问题的白皮书》,显然就是对我的这些做法的肯定。

 

另外最近我还听到了一个好消息,关于1864年新疆大叛乱的原因,有一位在新疆很有影响力的作家,也持有和我相同的观点,在他的一本新书里,也客观地还原了极端穆斯林宗教分子勾结俄罗斯,导致中国丧失了4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这段往事,他的书即将就要出版,据说写的是巩宁城的历史,让我非常期待,希望能尽早拜读他的大作,让广大读者朋友们,也增加一个了解新疆历史的途径。

 

所以在新疆的历史问题上,尽管今天很多人还思想保守,谨小慎微,不敢正视过去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越来越多正义的声音将会出现,总有一天,历史将会真相大白。

 

关于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,大家可以参看我的往期文章,《为什么说《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》白皮书的发表,证明了《晚清沧海事》下卷的历史判断是正确的?》,里面有详细的论述。

 

好了,解决了这个称呼问题以后,我们书归正传,继续说哈密王家族。

 

在清初的时候,哈密这个地方,夹在准格尔汗国和清朝政府之间,是进出新疆的门户。

 

既然是门户,那必然是双方必争之地,因此居住在这里的人,处境很尴尬,倒向任何一方,都有可能倒霉,因为另一方肯定就不高兴了。但最关键的一点在于,这两位对于哈密地区的小部落来说,都是巨人般的存在,无论得罪了谁,后果都是无法承受的。

因此最初这里的统治者,也是摇摇摆摆,见风使舵,谁来就给谁磕头,谁走就背后骂谁。

 

但是到了统治者额贝都拉当政的时候,这个情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,当他目睹了康熙御驾西征的雄姿以后,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,他被大清的军威和实力彻底征服了。

 

为什么维吾尔族这个名称并不是一个历史概念?

《一世哈密王额贝都拉像》(王天裕作)

因此他认定,将来的胜利者,一定属于大清王朝,准格尔汗国的灭亡,只是时间而已,于是这位哈密地区的领主,就决定不再东摇西摆,彻底押宝大清了。

 

从此以后,哈密王家族就一心一意,倾尽全力的辅佐大清王朝,为大清收复新疆,平定内部穆斯林叛乱,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无论是跟着兆惠南征,还是南下平定张格尔叛乱,哈密王家族次次都派兵直接参战,还提供后勤支援,帮助收集情报,从来都勤勤恳恳,一次都没有落下过,成了大清王朝,在新疆最坚定的臣属。

 

对于这样忠心耿耿的部落首领,清朝政府自然也给予了他们极大的荣誉和实惠,除了不断的给哈密王家族加官进爵,赐予丰厚的赏赐之外,还给了他们一个非常的特殊权利,允许他们在领地内自治,拥有完全独立的司法和财政权,这在当时的新疆可是不多见的。

 

乾隆皇帝甚至一提到哈密王,就说他是我的旧仆。你可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侮辱,在古人的语境中,这是一种无上的荣誉,就像现在的领导,说谁谁谁是我的老部下的时候,那意味着这个人在他那里的分量是不一样的,你要懂得给这个人面子。

 

在当时,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吐鲁番的额敏家族以外,其他的新疆当地贵族,无论是鄂对家族还是霍吉斯家族,都没有享受到完全自治这个待遇,到了清末的时候,更是只剩下他们一家还拥有这个特权,这说明清朝政府对他们的信任,那真是独一无二的。

 

那有人可能会说了,既然有这样光辉的履历,讷尔济和何琯他们,还干嘛疑神疑鬼呢?

 

因为这个世界上,还有一句话,叫做树倒猢狲散,你想想,在1866年的时候,新疆的情况已经完全糜烂,西北也落入了穆斯林叛军之手,只有巴里坤一地还在苦苦支撑。

 

到了这个时候,谁还相信,清朝政府还能翻得过身来?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,大清这条船早已千疮百孔,什么时候彻底沉没,似乎只是时间而已,就连在巴里坤苦苦支撑的清军,都搞不清楚他们还能活几天!

 

所以很多以前也曾忠心耿耿的穆斯林贵族,现在早就跳船逃跑,参加了叛乱,因此如果哈密王伯锡尔,打算弃明投暗,那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。

 

不过巴里坤领队大臣讷尔济,现在也无路可走,所以他还是决定最后赌一把,拼尽了全力,凑出了四天的粮草,派游击将军凌祥,千总芮林,率领2000人马,去迎接传说中哈密王伯锡尔,打算提供给巴里坤的粮草。

 

但是这支部队出发以后,刚开始还兴奋莫名,可是走着走着,却总也看不见哈密王伯锡尔的人,几天以后,他们又在天山的一个隘口上,遇到了大雪,更糟糕的是,这时早已超过了4天,全军已经断粮。

 

游击将军凌祥,有点抓瞎了,他现在面临艰难的选择,到底是应该相信伯克夏斯林的话,忍饥挨饿的继续向前走,直到找到哈密王伯锡尔,还是立刻回军,他有点拿不定主意。

 

如果这真是一个圈套,再走几天,还碰不到哈密王的人的话,不用别人打,自己全都饿死在路上了,如果现在回去,万一哈密王伯锡尔是诚心的,那他就错失了机会,到底该何去何从呢?他现在非常的犹豫……

 

……

 

我们以前总被人灌输,如果打倒一个腐朽的旧王朝,人民就会立刻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,但这纯属欺骗。

 

事实是一个权威倒下,到另一个权威建立之前,所有的人虽然没有了压在头顶上的三座大山,但也失去了起码的保护,你的死活也就再也没有人管了,你可以随意的要别人的命,别人也可以随意的要你的命,一句话,无法无天。

 

特别是在伊斯兰世界,接下来的,通常就是异常残酷的内战,无休止的屠杀和被屠杀,然后直到一个新的强者诞生,世界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,白忙活一场,然后什么也没变。

 

当大清王朝的统治,在新疆崩溃以后,外来的阿古柏和本土的热西丁以及妥得璘之间,一场你死我活的争夺,正在不断的升级。

 

不仅仅如此,各方还开始了杀人竞赛,妥得璘和热西丁已经各杀了几十万人,动作慢一点的阿古柏,到现在也杀了将近十万人。

 

别以为光是各个反叛势力之间,要分出一个高低,就是在他们的内部,也是充满了明争暗斗,伊斯哈克率领大军回到库车以后,由于功高震主,立刻就被热西丁剥夺了军权,然后另外给了他几千临时招募的地痞流氓,让他带着去讨伐阿古柏,明眼人一看,都知道这是让他去送死。

 

而在乌鲁木齐,大家也没闲着,以前好的同穿一条裤子的妥得璘和索焕章,现在斗得个你死我活,结果是索焕章失败,被妥得璘免职,一撸到底,发配到吐鲁番去守城,这个为新疆叛乱出力最大的极端分子,大概怎么也想不到,他最终会落到这样一个下场。

 

斗完了索焕章,妥得璘又和马升斗,因为能征善战,统领大军的前绿营将领马升,对妥得璘来说也是一个威胁。

 

所以妥得璘找借口留住马升,不让他率领大军出发,反而让自己手下的亲信,无能的马仲和马官,分领马升手下的军队,削弱他的力量,直到他手下的军队被裁撤到不足一万人,妥得璘这才勉强放心,让他去和伊斯哈克会合,所以他没能及时出现在巴里坤城下,让巴里坤逃过了一劫。

 

看来要说文化的劣根性,喜欢内斗的传统,伊斯兰教大概独步天下,比其他文明更有过之而无不及,看看今天的中东局势,你就知道他们这种劣根性,一直被传承了下来,直到今天,依然一点都没变。

 

不过最激烈的一场内斗,发生在阿古柏和素布鲁克之间,就在阿古柏外出的时候,素布鲁克发动了政变,占领了喀什,同时宣布阿古柏为异教徒。

 

这可是在大敌当前,内忧外患的情况下,素布鲁克竟然全然不顾,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,竟然和阿古柏开始了内战。

不过出乎素布鲁克意料的是,他没有得到其他宗教人士的支持,因为前面我们说过,阿古柏引进了极端派瓦哈比的部分教旨,给了他们更大的权力,所以他们都拒绝接受名义上的宗教领袖,和卓后裔素布鲁克的命令,宣布阿古柏为异教徒。

 

在阿古柏率领军队,围城46天以后,处于内外交困之中的素布鲁克,被迫低头,接受了其他宗教人士的调解,放弃了“汗位”,匆匆前往麦加“朝圣”,他的一个亲戚,另外的一个和卓后裔,迈卖的明被立为了傀儡,阿古伯终于度过了这次危机,实现了独掌大权。

 

不过,虽然阿古柏完全占领了南疆,可是他要想北上打败其他的割据势力,还是有点力不从心。

 

毕竟新疆各城之间相距遥远,如果他的对手下定决心,搞坚壁清野,死守城池的话,他要打败对手,实在是难如登天。

 

因为靠当时的军事手段,要攻下一座坚城,那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得到的,而如果选择长时间围城的话,那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,不要说阿古柏,就是有全国作为支撑的清军,都曾经为后勤头痛不已,阿古柏就更不可能做得到了,除非他能开挂,获得超级道具。

 

按理来说这绝不可能,因为超级道具只能靠人民币获得,而阿古柏当时只有南疆四城,那里能捞的油水少的可怜,因此他绝对没有足够的钱,去买昂贵的现代化装备。

 

但是机缘巧合,他真的就开挂了,而且还获得了这场游戏中,最贵的超级道具,就是当时西方最先进的武器,并且全都是免费的,为什么会这样呢?

 

因为英国人和土耳其人,突然掺和了进来,他们怎么会突然对阿古柏感兴趣了呢?

 

……

 

游击将军凌祥犹豫再三以后,还是决定继续向前,因为回去也没饭吃,所以他只能赌了,幸运的是,这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,因为哈密王伯锡尔的人马,也因为这场6月的大雪,被堵在了山的另一边,所以没有及时赶到。

 

为什么维吾尔族这个名称并不是一个历史概念?

《七世哈密王伯锡尔像》(王天裕作)

双方终于相逢了,这可真是雪中送炭,不仅仅巴里坤逃过了一场大饥荒,而且由于伊斯哈克率领大军退回库车,马升又没有及时赶到,所以哈密的穆斯林叛军势单力孤,清军和哈密王联手,轻松收服了哈密。

 

不过在那个悲惨的岁月里,老天即使让你高兴一下,那也是短暂的,痛苦还在后面,不久之后,马升率领的穆斯林叛军,再次逼近了哈密。

 

游击将军凌祥得到探报,这次敌人只有几千人,于是就主动率领清军出击,然后出乎他意料的是,他轻松的就击溃了敌人的前锋,于是他就率兵猛追。

 

不过他忘了一点,他的对手马升,是他曾经的同僚,他手下的军队,也是曾经的清军,双方旗鼓相当,不可能就这么轻松的被他击败。

 

果然,凌祥中计了,他被敌军诱入了伏击圈,马升率领主力包围了他们,清军伤亡惨重,几乎全军覆没。

 

而哈密王伯锡尔随后率领2000多维吾尔士兵,前去接应清军的时候,也中了埋伏,结果不幸被俘,哈密再次沦陷。

 

接下来发生的事情,是应该写在历史教科书里,铭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,哈密王伯锡尔,他的表现,无愧于一个真正的爱国者,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。

 

马升抓住哈密王伯锡尔以后,劝他投降,并拿出古兰经,告诉他穆斯林的最终目的,就是杀死所有的异教徒,建立纯粹的伊斯兰国,他应该为了这个伟大的理想,和他们站在一起。

 

但是这番荒唐的说法,遭到了哈密王伯锡尔的断然驳斥,表示自己要坚决的效忠祖国,绝不和极端分子同流合污。

磨了两个多月,伯锡尔一点也没有要动摇的意思,马升一看软的不行,就决定来硬的。

 

于是他把哈密王伯锡尔最忠诚的手下,就是那个去巴里坤联络的夏斯林绑在了他的面前,威胁如果伯锡尔不投降的话,就要把夏斯林开膛破肚,但是依然遭到了哈密王伯锡尔的拒绝。

 

气急败坏的马升,当着哈密王伯锡尔的面,残忍的割掉了夏斯林的耳朵,又割掉了他的鼻子,随后又把他开肠破肚,但是无论哈密王伯锡尔,还是夏斯林,都是怒斥穆斯林叛贼,宁死不屈。

 

一看一计不成,马升又变本加厉,他把哈密王伯锡尔的妻子,也绑了起来,然后叫来了一支几十人的马队,威胁哈密王伯锡尔,如果再不投降,就纵马活活的踩死他的妻子,但是哈密王伯锡尔再次拒绝。

 

马升恼羞成怒,居然真的下令马队向前狂奔,活活的踩死了哈密王伯锡尔的妻子,已经下定决心,准备以身殉国的哈密王伯锡尔,面对这人间惨剧,一边大骂反贼,一边从一个叛军手中抢过了长矛,冲向马升,最后死在了乱刀之下。

 

哈密王伯锡尔,以无与伦比的坚强,坚守了民族大义,无愧于中华民族的楷模,值得我们千秋万代敬仰。

哈密王伯锡尔的英勇,感动了无数的后来者,他死后,清朝政府郑重地追封伯锡尔为和硕亲王,拨款二万两白银,命令为其建立祠堂,按节气祭祀。

 

今天在哈密的回王陵,便是为了纪念他、他的妻子、还有夏斯林而修建,如果将来有机会路过此地,我一定也要去悼念一下他,正是由于有他这样的忠贞之士,中华民族才能不断的生生不息,繁荣强大。

 

为什么维吾尔族这个名称并不是一个历史概念?

哈密回王陵

为什么维吾尔族这个名称并不是一个历史概念?

七世哈密王伯锡尔陵

顺便提一句,做了这么多坏事的马升,也没有落得什么好下场,由于他只用了几千人,就击败了清军,占领了哈密,引起了妥得璘的忌惮,所以不久之后,他就命令马官,出其不意的诱捕了马升,以谋反之名,将其灭族,报应来的真快。

 

下面这首诗,是后来随左宗棠一起西征的清代著名军旅诗人肖雄,专门为哈密王伯锡尔所写,让我们来一起咏颂,再次追思这位中华民族的先贤:

 

大节公然见异方,甘心鼎镬有贤王。

墓门百尺埋忠骨,雪暗黄沙草木香。

 

但是我们写哈密王伯锡尔的故事,不光是要让大家知道,曾经有这样的一位爱国志士,更重要的是,我们要透过哈密王伯锡尔,讨论一下,为什么清代治理新疆的政策,到了1864年,会全面崩盘呢?

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,哈密王家族的爱国,那是无可置疑的,永远值得我们敬仰的!

 

但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,而另一个方面,他们还有穆斯林属性,这是我们要重点讨论的问题。

 

哈密王伯锡尔,深受汉文化的熏陶,他曾经在北京的宫廷中为官,可以说一口流利的北京话,而且喜欢穿中原的衣服,来往哈密的人,有时候甚至都搞不清楚,他到底是汉人还是维吾尔人,所以他最后宁愿以死殉国,也不愿意苟且偷生,显然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。

 

可是在另一个方面,他在治理他的属地的时候,却是使用的伊斯兰教,古兰经里的管理方法,无论是税负还是劳役,完全都是随心所欲,根本就没有一个定数,所以你可以想象,在他手下的农奴,过的是多么凄惨的日子。

 

当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,林则徐被发配到新疆的时候,曾经路过哈密,遇到了上千维吾尔人拦住了他,请求他给皇帝上书,要求改土归流,痛说他们无法忍受伯锡尔的压迫,要求把他们划归清政府管理。

 

这件事被上报给朝廷以后,清政府也很难办,因为当时和卓后裔不断的袭扰南疆,已经让清廷头痛不已,如果在北疆搞改土归流,引起事端,那没人敢承担这个责任。

 

再加上哈密王家族,是清政府在新疆,最可信赖的政治力量,权衡再三以后,清朝政府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,再加上伯锡尔也表示低头认错,而且愿意为清军额外提供一万亩的屯田,供应军需,给了清朝政府一个台阶下,最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。

可是矛盾没有解决,它终究还是存在的,哈密王伯锡尔为国尽忠以后,他的后代,依然是非常的忠于国家,帮助清军再次收复了哈密,但是对内继续采用伊斯兰法进行统治,所以依然民不聊生。

 

如果没有比较,这也许不是一个大事,可是对于哈密的维吾尔人来说,就在不远之外的哈密汉城,那里发生了什么,他们看得一清二楚。

 

因为那里是按照清朝的律法管理的,老百姓的负担要轻得多,自然日子也要好过得多,所以哈密王属下的维吾尔人,看在眼里,心中就更加愤愤不平。

 

后来他们多次发动了起义,其中有几次还非常惨烈,要求只有一个,就是改土归流,要求中央政府一视同仁,按清朝的律法来管理他们。

 

这个问题不仅仅发生在哈密,即使在新疆的其他地方,由于基层官员都是由穆斯林担任,那结果一定是胡作非为,虽然他们在政治上可能忠于朝廷,但是所带来的危害,可能远远不止于此。

 

这个问题在哈密还比较好办,由于这里接近中原,所以大家都知道,问题出在穆斯林贵族身上,责任不在朝廷,所以起义都是针对哈密王的,大家都是要求接受清政府的治理。

 

可是在南疆,由于没有对比,所以大家最后就会把怒气,全都撒在中央政府的头上,再加上极端宗教势力的挑拨,最后很容易演变成分裂运动。

 

其实这个问题,清朝的有识之士早就发现了,比如清代著名学者魏源,龚自珍,一再向清政府指出,如果不在新疆建省,同化上层贵族,压制伊斯兰教的影响,实现和内地一样的管理,那么新疆就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安宁。

 

但是实际主政的人,总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他们虽然也明知,伊斯兰教在新疆引起的认知矛盾,效忠分裂,以及这种落后的文明,所带来的种种弊端,都是一个炸药桶。

 

但是真的要改革,却没有人敢承担,因为当事人都害怕改革引起的阵痛,怕担责任,所以就得过且过,最终酿成了大祸。

 

那么有人可能就会奇怪了,清朝政府治下的内地,好像也发生了动乱吧?!的确,到了清代末期,人民的生活确实是越来越艰难。

 

但是引起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不同的,内地到了清末,遇到了马尔萨斯陷阱,人口大量的增长,技术却没有随之进步,物质生产跟不上人口的增加,由此引发的动乱。

 

但是在新疆,各种社会矛盾,却是伊斯兰教带来的,这和内地是完全不同的,事实上在那个时代,清朝政府在新疆的统治,是非常宽松和仁慈的,绝不是横征暴敛。

 

有人可能会不同意这个意见了,因为在我们受到的教育中,清朝政府被描绘的无比贪婪和残暴,但是这不是事实,清朝政府确实是落后的,但是至少在当时来说,它是比较文明的。

 

为什么我们敢这么说呢?因为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证据,就是我们最初提到的哈萨克人,他们是怎么来到巴里坤和哈密的。

 

因为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后,后来在和俄国人就伊犁问题进行谈判的时候,俄国人曾经提出了一个主张,就是人要随地,那块地方上的人,就要归哪个国家管理。

 

这个消息一传出,在被俄国占去的原来新疆土地上的哈萨克人,立刻就不干了,他们纷纷都迁入了清朝的领地,因为这边的税赋要低的多,而且相对来说,法律也要公正一些。

如果是清朝政府比俄国政府更残暴的话,那么应该是清朝这边的哈萨克人和蒙古人,会迁到俄国那边去,没有人会傻到主动去投靠一个残暴的政府。

 

更重要的是,这些哈萨克人和一部分蒙古人,他们已经被俄国人管了10多年了,已经可以客观的做比较了,他们知道俄国政府和清朝政府之间,到底谁好谁坏。

 

事实上一个国家治理的好和坏,人民都会用脚来投票的,在我们国家最黑暗的日子里,大跃进和文革的时候,新疆都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外逃,就是机关枪也挡不住他们,但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,特别是最近10年,大量的中亚人又来到了中国,经商做生意,甚至安家落户,所以好和坏,人人自然心里有一杆秤。

 

对于清朝政府,过去的历史书上,抹黑的太多,把一切问题归结于它的政治黑暗,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,完全是指鹿为马,没有找到根本原因。

 

清朝政府的真正问题,并不是体制太差,而是在那个时代,整个儒家文明的这个玩法,有相对优越性,导致它在农业社会,长期处于领先地位,造成了人口过剩,因而反而没有了发展机器,代替人力的需求,最终遏制了科技的发展。

再加上儒家文明相对的先进性,让中华文明总是能实现人口爆炸,反过来导致它始终无法跳出马尔萨斯陷阱,总是不断的在改朝换代中循环。

 

而西方在此之前非常的落后,又加上经历了几次黑死病以后,人口大幅度减少,急需代替人力的机器,再加上管理能力低下,社会控制不严,所以新思想更容易诞生传播,反而催生出了科技和社会的整体进步,一下子远远超过了儒家文明。

 

当他们来到东亚的时候,已经高出了大清一个纬度,所以清政府无法适应他们带来的全方位的冲击,因此它最终输给了西方列强。

 

但是清政府的失败,未必是儒家文明的失败,其实清朝政府的官僚制度和组织架构的设计,很难说和现在有多大的区别,而且时至今日,整个儒家文明圈内的国家和地区,无论是日本,韩国,台湾,新加坡还是香港,几乎全都进入了世界前列,中国也变成了世界工厂,跃居世界第二,所以儒家文明并没有失败,相反,它展现了强大的适应能力。

 

时至今日,除了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少数西方国家以外,没有哪个文明,比东亚文明更有活力,而这些国家共同的根,都是从中华文明孵育出来的儒家文明。

 

回到我们前面的问题,巴里坤是怎么变成了哈萨克自治县的呢?因为穆斯林大叛乱以后,战前90%的人口都死于战乱和饥荒,这里几乎变成了一块空地,所以内附的哈萨克人,有二百户被迁徙到这里游牧,不仅仅是他们,内地的贫民也大量移民到此,这些人的到来,改变了这里的人口结构。

 

所以今天的巴里坤和哈密,在总人口中,维吾尔人的比例反而较少,汉人和哈萨克人更多,就是这个原因。

 

为什么维吾尔族这个名称并不是一个历史概念?

好了,吐槽就到这里,毕竟我这本书,还是要以讲故事为主的,至于赞不赞同我这些观点,其实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如果我能起到,让你摆脱固有的约束,从更多的维度去反思历史,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,就达到了我写本书的目的,至于我的结论对还是不对,完全可以忽略。

 

接下来我们要讲英国人和土耳其人,是怎么和新疆的穆斯林大叛乱搅到了一起的?


最新热点时评↓
washiluf.png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