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希罗多德读后感:从孟菲斯古城风格特点论西方伪史漏洞百出!

  • A+
所属分类:古代真史

按照西方成说,希罗多德(古希腊语:ΗΡΟΔΟΤΟΣ),是公元前5世纪(约前480年─前425年)的古希腊历史学家,被西方称之为“历史之父”,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,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,而不考究资料的真实性,闻之必录,写成了著名的《历史》(Ἱστορίαι)一书。

        事实果真如西方所说的这样吗?

坤图上地理信息的年代为1428年后

如题,本文将列出铁证来证明:希罗多德是公元1428年前后的人物,不是所谓的古希腊时期的历史学家。

历史希罗多德读后感:从孟菲斯古城风格特点论西方伪史漏洞百出!

↑:《坤舆万国全图》

上图为《坤舆万国全图》,按照西方人的说法,此图是利玛窦来华后于1602年绘制的,但经李兆良先生考证,该图实际上是郑和们于1428年左右绘制的,该图上有信息可以锁定该图的年代,使其不可能是利玛窦来华之后时代。现罗列如下:

1.榆木川:1424年之后

2.安南:1428年之后

3.日本的室町时代:1467年之前

4.罗马尼亚(奥斯曼之前):1453年之前

5.黄河改道:1546年之前

6.称光天皇:1412-1428年之后

7.木岛开拓:1420年之后

8.西班牙上方通欧70年:1412-1426年之后

9.爱尔兰,坤图上称为“喜百尼亚”

10.英格兰,坤图上称为“谙厄利亚”

11.意大利,坤图上称为“意大里亚”

历史希罗多德读后感:从孟菲斯古城风格特点论西方伪史漏洞百出!

↑:1428年欧罗巴地图

以上排序越靠前可信度越大、争议越小,爱尔兰、英格兰和意大利等只能排除该图是利玛窦时代绘制的,不能掐死是哪个年代的。

从坤图上的信息点看,其成图年代为1428~1453年之间,结合郑和下西洋年代,可以再缩小坤图的成图年代。

说了这么多,本文要利用到的信息就一句话,即:坤图上地理信息的年代为1428年之后。

孟菲斯城繁荣于1428年前后

历史希罗多德读后感:从孟菲斯古城风格特点论西方伪史漏洞百出!

↑:1428年埃及地图、门菲此城

如上图:当时埃及地区有个国家叫“巴皮罗泥亚”,在该图上有一句话:“中有七百洲,最大者末罗耶。有城沿河,名门菲此城,为天下极大城。行十日程。地产宝石、乌木。”

“门菲此”即孟菲斯、孟斐斯,在1428年的坤图上赫然在列,而且“为天下极大城”,甚为繁荣。可是,按照西方的说法,孟菲斯城为公元前三千纪古埃及古王朝的首都。可见,西方所言不实,研究出错了,即:公元前三千纪不存在一个叫“孟菲斯”的城市。也就是说,孟菲斯城其实是公元1428年前后的埃及大城市,后来废弃,留下传说,被此后的西方人用来建构古老的古埃及伪史了,把公元1428年的“门菲此”城建构成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古埃及古王朝的首都,足足被提早了4100多年。

 

笔者在拙文《古埃及伪史是如何炼成的?——建筑文物篇》一文中指出,《埃及志》中974幅绘图以及1850年之前西方发现建筑文物实际上几乎都位于地表之上,不可能是几千年前的,实际上,顶多几百年而已。而坤图上关于1428年的孟菲斯城则就是对拙文观点的最好佐证。

希罗多德在其所著的《历史》一书中提到“孟斐斯”一词共38次(商务印书馆),希罗多德在孟斐斯听到其传说的年代有古埃及第一位国王米恩、莫伊利斯、塞索斯特里斯、培罗斯以及古波斯国王冈比西斯等,既然如此,希罗多德本人及其著作《历史》则必为公元1428年前后的人物和著作。从《历史》记载的一系列国王年代序列看,希罗多德处于孟菲斯城存续时代的较晚的阶段。同样,既然普卢塔克说希罗多德是“谎言之父”,那么,普卢塔克也必为公元1428年前后的人物,即:希罗多德和普卢塔克是文艺复兴早期的人物。

笔者以前就根据“阿拉伯”一词进行过分析。“阿拉伯”一词就像匈奴、鲜卑、突厥、蒙古等词汇一样,是历史现象,是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而出现的,而进入了历史视野的。而希罗多德的《历史》一书中出现“阿拉伯”一词达48次,据此可以判定:希罗多德及其著作必是公元6世纪之后的。现在根据“孟菲斯”一词,又把希罗多德的生卒年代向后推了800年。事实上,根据希罗多德《历史》一书所阐述的古埃及与古希腊的关系,即古希腊被古埃及殖民,我还可以把当今版本的《历史》一书的成书年代判定为18世纪中后期。

当然,也有另一种可能,即公元前5世纪确实有个人物叫“希罗多德”,但被后人伪托了,这种情况在西方历史写作中也非常常见,但目前似乎没有这样的证据,因为希罗多德不像苏格拉底、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等人物一样,在阿拉伯文献中能得到印证。

熟悉本公众号的朋友都知道,根据本博一系列文章揭露的西方伪史,像这种时空错乱的问题在西方叙述的“历史”中比比皆是,汗牛充栋。

西方人很晚才开化,没有历史感

为什么会这样呢?须知,现在的西方人主要指的是阿尔卑斯山南北的欧洲人,其中又以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人为要。而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人在阿拉伯时期还是未开化的野蛮人。

伏尔泰在《风俗论》中说:“500年前(按:1250年),不管是在北欧,在德国,还是在我国,还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写字。”(伏尔泰,《风俗论》,梁守锵译,商务印书馆,2000年第3次印刷,p87)

“在5至12世纪之间,社会已具备我所描述过的一切。它拥有国王、世俗贵族、教士、市民、劳动平民、宗教和世俗的权力——一言以蔽之,组成国家和政府的一切必要因素。然而那时候既没有政府,也没有国家。在这个时期内,不存在相似于我们今天所认为的严格意义上的民族,或名副其实的政府。”(基佐,《欧洲文明史》,程洪逵、沅芷译,商务印书馆,2005年9月第1版,第151页)

“比特里曾记述了1901年伦敦大学历史研究会一次讨论艺术史教学问题的会议:‘研究会的认识水平从下面这件事可见一斑,有人竟提出历史应该从公元1500年开始。我指出,1500年之后的历史,我们除了照抄以外别无它事可作。会场上鸦雀无声,后人有个人提议从1400年开始。’”(格林·丹尼尔,《考古学一百五十年》,黄其煦译,文物出版社,2009,第174页)

因此,由于开化非常晚,西方人的历史感极差,甚至没有历史感,同时又由于非同文同种,难以真正理解非欧洲的传说和文献,因此,西方的“研究错漏百出实在是不可避免,断代问题尤其如此。最主要的原因是:古老的中华文明、辉煌的春秋战国、发明与发现的国度(坦普尔语)给西方造成巨大的压力,是西方种族主义、帝国主义、民族主义的拥趸难以容忍的,当西方书写历史时,古老而辉煌的中国历史文化是其挥之不去的心魔、神一般的存在。于是,建构一个超越中华文明的古老的埃及两河文明、辉煌的古希腊文明以及篡改“东学西渐”为“文艺复兴”就成了西方“历史”写作的动力和目标,从而成就了当今的西方伪史。

结  论

公元前3千纪的尼罗河两岸不存在一个叫孟菲斯的城市,更不存在一个定都于孟菲斯城的古埃及,这是西方人建构编造出来的——编剧;孟菲斯是1428年前后尼罗河沿岸的大城市。

希罗多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,当今版本的希罗多德的《历史》成书于18世纪中后期。(作者:文行先生;来源:网络)


最新热点时评↓
washiluf.png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